负利率是什么意思

FRM考试

2024-01-26 17:51   浏览量: 255
  负利率(Negative interest rate)是指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率,物价指数(CPI)快速攀升,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。
  这种情形下,如果只把钱存在银行里,会发现财富不但没有增加,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缩水了。
  负利率就是将通常的存款利率改为负值。有时适用于央行接受民间银行存款时的利率。
  一般而言银行向央行存款时可获得利息,但在负利率情况下反而需要支付手续费。银行将钱存入央行会出现缩水,因此有望促使银行积极放宽面向企业的贷款。
  负利率计算公式为:负利率=银行利率-通货膨胀率(CPI指数)
  负利率的负作用
  (1)存贷利率倒挂会打乱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。有人会从银行借款再存入银行。以坐收利率倒挂的差额;
  (2)不利于借款企业节约使用资金。当存贷利率倒挂时,企业的资金使用会浪费,甚至有货币资金闲置时也不归还银行贷款,引起信贷资金周转不灵;
  (3)不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济核算。利率倒挂的情况下,银行吸收存款越多,发放贷款规模越大,则亏损越大,不利于银行自身的发展,世不利于银行业务的开展。

编辑:Meteor

(本文转载自网络 ,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 )

*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立场。采编部邮箱:,欢迎交流与合作。

相关推荐